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署徽及校徽

:::

心衛推廣與教育訓練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3-05-07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590

矯正學校所服務的對象是一群在社會上經歷挫折、沮喪、創傷的孩子,這群孩子成長過程有許多的不易,有許多行為如果只以表面所見進行理解,難以處理孩子核心的議題,尤其以本校的孩子往往伴隨依附議題、家庭議題、生理限制、創傷經驗,同時需要有不同的專業進行協助,藉由辦理教育訓練的過程,協助工作人員能夠在專業知能上更加深入,並且讓不同專業能夠建立起互相合作的基礎。

且這樣的服務對象特別容易造成工作者之共感,而專業增能本身即為倫理議題,以個案最佳利益為主要考量,當協助工作者進行專業增能時,能使工作者於工作中所經歷之挫折、沮喪、無力或替代性創傷能夠被修復或療癒;當專業工作者於工作中遇到瓶頸時,也能夠藉由專業增能的過程中獲得新的視野或工作方法,使原本的困境,能夠找到前進的方向。專業增能主要是內在賦能與外在技能的提升,協助工作者具備足以因應服務對象之身心狀態及專業能力,以符合服務對象之最佳利益。

 

專業增能涵蓋內容

  • 專業倫理
    如:專業人員倫理、少矯校倫理議題、矯正場域晤談架構。
  • 相關法規及公約
    如:學生輔導法、兒童及少保護法、少年事件處理法、兒童權利公約(CRC)等。
  • 兒少發展需求
    如:發展心理學、認知心理學、兒少心智功能(依附關係、情感調節、自我發展之心智化能力)、家族治療理論等
  • 特殊需求兒少發展
    如:特殊教育、創傷知情、精神醫療診斷。
  • 家庭系統
    如:依附關係、教養方式、家暴、親師溝通等。
  • 個別輔導技巧
    如:輔導架構、各類理論與實務運用等。
  • 團體輔導技巧
    如:團體諮商理論與技術、家庭系統、親子晤談、體驗教育等。
  • 衡鑑與評估
    如:特殊教育、藥癮、各類型能力測驗等。
  • 案主最佳利益-工作者自我照顧
    如:正念、瑜伽、花藝、泡茶、藝術治療等。
  • (跨)專業系統合作
    如:系統合作、系統性輔導工作整合、全校輔導角色和責任、個案管理工作、後追等。
  • 危機處理
    如:自殺防治、創傷事件安心處遇等。
  • 觸法相關處遇
    如:藥酒癮、妨性、詐欺、偷竊之可能成因與處遇等。
  • 修復式司法
    如:校外法律案件之修復、校內衝突及關係修復等。
  • 多元文化
    如:矯正、幫派、安置機構、不同民族文化等。
  • 其他與專業增能有關之課程

 

專業人員專業增能課程實施方式

  • 專業課程/研習。
  • 社心專業、特教、輔導老師(個案管理)工作定期督導。
  • 個案研討。
  • 矯正學校跨校研討會。
  • 其他。

 

歷年年度課程/研習

回頁首